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> 2012年第29期 > 正文
编号:12318538
亚洲人群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关系的荟萃分析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2年10月15日 李金军 高常玲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。

     【摘要】 目的 探讨亚洲人群中谷胱甘肽S—转移酶(GSTT1) 的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关系。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合并效应值分析及异质性分析,并根据试验设计不同进行亚组分析。结果 GSTT1的空白基因型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。结论 在亚洲人群中,GSTT1的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结直肠癌;基因多态性;谷胱甘肽—S—转移酶;Meta分析

    结直肠癌(CRC)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,发病机制复杂,主要涉及遗传、环境等危险因素。近年来研究发现,谷胱甘肽S—转移酶(GST)作为一种酶系,其基因多态性与多种恶性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相关。但是,关于GSTT1的空白基因型与CRC遗传易感性关联关系的研究报道不一。本文对GSTT1基因多态性与CRC遗传易感性的相关研究进行如下荟萃分析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资料来源 采用主题词、关键词、著者及文献追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文献检索,检索Pubmed、Embase、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、万方全文数据库、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,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亚洲人群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相关研究。

    1.2 纳入标准 所有纳入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,且病例组为结直肠癌患者;各文献提供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观察人数;研究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;各文献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综合的统计指标比值比(Odds ratios, ORs)。

    1.3 统计学方法 利用荟萃分析方法对所纳入的所有研究合并OR值及其95%可信区间(CI)。Z检验法分析各研究组间的异质性,当P>0.05时即认为异质性不明显,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;P<0.05时,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,选用随机效应模型。采用I2检验法定量分析异质性,并分析引起异质性最主要的因素。发表偏倚用funnel plot法进行分析,当funnel倒漏斗图左右对称时证明无发表偏倚。以上统计分析在Review Manager 5.0软件上完成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2.1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共纳入文献14篇,其中,英文文献7篇,中文文献7篇;累计结直肠癌患者5045例,人群对照8235例。

    2.2 荟萃分析结果 合并的结果显示:GSTT1的空白基因型与CRC的发生无明显关联关系,但是,各研究组间异质性较大,当进行异质性校正后,GSTT1的空白基因型与CRC的发生则存在明显的关联。根据研究设计类型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的数据显示:基于医院来源的亚组中,GSTT1的空白基因型与CRC的易感性之间存在明显关联关系;但在人群亚组,上述关联关系不明显。通过序列剔除单个研究的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证实了GSTT1的空白基因型是CRC发生的危险因素。

    2.3 发表偏倚分析 本文采用Funnel plot法分析纳入的研究有无发表偏倚,倒漏斗图左右对称,代表不存在发表偏倚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GST是机体内重要的代谢酶系,包括GSTT1、GSTM1、GSTP1等,它们能够通过结合致畸、致癌等有害物质,增加其水溶性而达到解毒作用。GSTT1具有基因多态性,其空白基因型产物缺乏酶的活性,导致机体对致畸、致癌等有害物质的解毒能力降低,从而参与致病。CRC的发生是机体内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同一代谢酶基因位点上不同的等位基因个体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(2517kb)